前几天,网络上热传一张图,标题为《普适性职业生涯》,内容如下:
码农:25岁软件工程师→28岁高级软件工程师→32岁架构师→35岁外卖骑手
产品:25岁产品经理→28岁高级产品经理→32岁产品总监→35岁滴滴专车
运维:25岁运维工程师→28岁高级运维工程师→32岁运维总监→35岁淘宝店主
市场:25岁市场专员→28岁市场经理→32岁市场总监→35岁开店
运营:25岁运营专员→28岁运营经理→32岁运营总监→35岁微商
HR:25岁HR专员→28岁HR经理→32岁HR总监→35岁保险
......
人脉多的卖保险,人脉少的开滴滴,实在不行送外卖...哎,早不面对,老遭罪。
这虽然是个梗,但也赤裸裸的戳穿了一个事实:打开招聘网站,至少七成以上岗位要求应聘者“35岁以下”。
虽然在职场中,年龄歧视是违法的,而且35岁也是一个很好的年纪,经验丰富、成熟理智,但同时35岁也的确有着自身的短板,相比于年轻人,35岁工资成本高,体力开始走下坡路,精力会被柴米油盐等诸多生活琐事而分散,然则对于企业而言,它巴不得所有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大多数公司仍会为了节省工资以及福利成本而采取一些手段裁掉老员工。
那么,35岁到60岁的人都去哪工作了呢?35岁以上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
其实也并不是。有的人因为之前的积累,让自己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者高手,
到了35岁反而更加的吃香,争相被企业所聘请。
所以,要想成为这种人,应在工作之初就对自己有着清晰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为之持续努力。
但还有一部分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年轻时安于现状,并没有积累足够的专业能力,等遭遇35岁职业危机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的抗风险能力。只能转行去做一些体力劳动来养家糊口。
或者还有些人,自孩子出生后就辞职在家,将重心转移到孩子的养育及教育上。
而还有一部分人,在年轻之时,就开始未雨绸缪,边工作边开创属于自己的副业,等到时机成熟,则跳出体制,通过自主创业来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比如:选择食补驿站的人们。
天时
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又重新焕发生机,而经过此次全球疫情的接连爆发,人们对身心健康的理解变得更为深刻,对于健康食品的接受度更为开放,一些能够满足身体营养,可以“治未病”的健康食品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的刚需。在这种情况下,康达九洲食补驿站项目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越来越多创业人的选择。
地利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勾勒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将大健康观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特别强调“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尤其在确保身体的健康长寿,同时要吃得放心、吃的有营养方面有更深的解读。
人和
当今经济环境下,动辄几十万起步的创业项目明显不适合调整资产结构及投资副业的创业者。因此,5万元起步,9㎡即可开店,具有轻资产、轻投入、轻装上阵、快速回本等特性的康达九洲食补驿站受到了更多创业者的青睐。
对于已经面临中年困境的人们来讲,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无限创造的可能,前提是敢想敢做,会想会做!而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讲,提前感知到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困境,并不是一件坏事,这将有利于我们及时调整自我规划,更好的面对未来!